阿里
-
放弃新零售,阿里终于想通了
对于以电商为主业的阿里来说,出手实体零售至少是符合公司现阶段发展路径的。
-
亏93亿卖掉银泰,阿里新零售正在走向终结
阿里败退新零售,抛售银泰只是冰山一角。除此之外,淘宝清空了苏宁易购股权、三江早已剥离盒马,与百联的战略合作始终没有涉及股权,高鑫旗下大润发持续关店,也在考虑出售。
-
商汤“求药”阿里
对于饱受市场质疑的商汤,这次雷同阿里的组织变革,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药到病除?答案并不难以预见。
-
阿里电商布阵:一手反内卷,一手谋增长
对于淘宝天猫而言,如何在稳固货架优势的同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良性竞争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在新的市场下谋求新增长,至关重要。而对于阿里的海外电商业务,如何发挥履约优势,扩充平台供给池,将成为接下来的胜负手。
-
京东和淘天,重新做回自己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每家平台都指望着从别人嘴里抠食,导致各平台动作愈加趋同,结果导致陷入低效内卷,经历了“七伤拳”一般的价格战,平台终于都回过味儿来,电商江湖不是不卷,而是要卷得更聪明,京东、天猫做不成拼多多,也学不来抖音,他们彼此之间也很难照搬打法。
-
求变,让天猫双11再次伟大?
作为中国电商江湖的“老大哥”,淘天需要重新意识到,唯有创新才是推动品牌持续成长和吸引消费者的核心动力。也只有将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创造,淘天或许才能重新点燃市场的热情。
-
双11,「品效联投」成就品牌资产
从长期看,品牌是商业世界里最大的马太效应,头部品牌往往会吸走大部分行业利润。
-
3000亿新茶饮洗牌,资本豪赌下一个“霸王茶姬”
新茶饮市场总是淘汰与新生并存,从植脂末时代的奶茶,到鲜果茶,再到如今“鲜奶+茶叶”为代表的轻乳茶,对千亿市场的争夺,战火不息。
-
16年后,“双11”被推翻重来
“双11”的可持续增长,必须建立在对市场及其演变的深刻洞察之上,这场竞争的核心已超越单纯的价格战;电商平台须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放在首位,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才能让“双11”保持活力和增长。
-
阿里该卖高德了
随着阿里巴巴聚焦电商和云计算等核心业务,出售高德成为了一种合乎逻辑的选择。高德尽管是一项优质资产,但其与阿里核心业务的关联性不强,难以在集团整体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出售高德,阿里不仅可以回笼大量资金,减轻非核心业务的负担,还可以为高德寻找一个更合适的发展平台,实现业务和资本的双赢。
-
茉莉奶白获近亿融资,新中式茶饮的又一新征程
新中式茶饮品牌茉莉奶白成功完成近亿元融资。
-
博浪AI时代,阿里、华为“硬碰硬”
两大科技巨头阿里巴巴和华为,在有意无意间唱上了对台戏。
-
“剧王”诞生,阿里会对优酷有更多耐心吗?
优酷需要改变现状,彻底摆脱内耗、重新上路。除了外部大环境以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阿里未来将如何定位优酷,是否还愿意再给优酷机会。
-
即时零售再升级,美团、阿里、抖音、京东激战流量入口
运力对于外卖的重要性,不仅可以成为美团御敌的核心战力,更是不少竞争者愿意真金白银补齐的能力版图。
-
被激烈吐槽的阿里新规定! 处在漩涡中的电商人
面对平台的政策调整,单个品牌是没有话语权的,而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也无法形成统一的商家联盟来和平台进行讨价还价
-
618前,「仅退款」的168天
市场竞争中,低端产品往往会被淘汰,但市场仍然需要低价产品。让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都有得选,才叫公平。同样,商家也要有选择的权利——是因为市场需要,才有低价商品,而不是为了平台之间的竞争,被迫参与创造低价的死亡竞赛。
-
阿里新一季财报出炉,本地生活已到next level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开数据显示,餐饮外卖服务+即时零售服务的消费金额总计不到1万亿元,人均1600元,而中国城镇居民的食品、生活用品这两项加起来平均是10700元——即时服务市场至少还有1万亿的增长空间,等着被开发。
-
盒马感觉自己又行了
盒马是阿里对新零售业务的探索,同时也是中产热爱的精品生鲜超市,早期的盒马代表了高品质生活,就连其配送范围的住宅也被追捧为“盒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