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
40岁的Windows,旁观纯血鸿蒙一斗二
Windows曾一家独大,但安卓与iOS在移动时代打破了其垄断,而随着万物互联以及AI的不断渗透,国产自研手机系统有了后来居上的可能。
-
破圈营销哪家强?盘点2024十大出圈品牌营销案例
在注意力日渐碎片化的今天,营销如何事半功倍,对于平台或品牌可言都不免苦恼,但总有一些“显眼包”,能够通过超绝“不经意”的手段俘获大众的目光。今天,和TOP君一起看看2024破圈营销哪家强,欢迎评论区留言补充哦~
-
大厂扎堆入局,AI眼镜迎来“iPhone时刻”?
智能眼镜究竟能在国内撕开多大的市场,尚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相关产品的扎堆发布和更多厂商入局,人们对智能眼镜的认知以及品类渗透率一定会不断提升,产品均价很可能也会继续往下走。在这个火热的赛道中,谁能在价格和产品力上取得先机,明年上半年应该会初见分晓。
-
背靠华为,江淮欲复制赛力斯“神话”
汽车产业的本质是长周期、重投入,高增长背后更需要扎实的研发和供应链能力支撑。此外,市场的风口往往伴随着过热的泡沫。正如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所言,“在投资中,乐观是一种奢侈品,谨慎才是生存之道。”
-
华为平板彻底逆袭,苹果这下真急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华为、苹果都明了,只有拼产品刺刀、搏技术利刃,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平板电脑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手机店,变了
最近几年,实体门店经营状况起起伏伏。即时零售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为商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对冲起伏的新渠道。它打破了传统门店的时空限制,消费者足不出户也可以体验到商家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帮助消费电子行业逐渐下沉到二三线城市甚至乡镇市场,撬动新的市场增量。
-
消费电子,竞逐外卖小哥“后座”
十年前,品牌的门脸是展牌;十年前的线上化,让不少品牌将电商旗舰店视为线上门脸;而当下,即时零售或将再造一块移动门脸。电子消费渠道进一步分散,品牌厂商有了更多获客机会,价格和服务越来越透明,消费者也将从中受益。
-
博浪AI时代,阿里、华为“硬碰硬”
两大科技巨头阿里巴巴和华为,在有意无意间唱上了对台戏。
-
25亿卖掉“大儿子”的华为,正在下一盘大棋
车企们在国内已经卷出了足够的技术,与BBA这些百年车企相比,不敢说遥遥领先,但起码在新能源的赛道上领先了半个身位。如何把这种先发优势转换成我们的品牌优势才是当务之急,国内的市场是很大,但远不如国际市场那般辽阔,有这半个身位的优势,就不怕对方掀棋盘。
-
从华为和特斯拉之争,看智能驾驶的未来
车路云一体化是单车智能的补充,两者会并行向前,为交通行业带来新的变革与商机。当下所倡导的“新质生产力”,呼唤我们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深掘潜能,孕育新的增长点,而“车路云一体化”的战略恰好是对这一号召的鲜活例证。
-
华为终究会造车
随着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发展深水期,行业淘汰赛也在加速,市场环境也会发生变化,等各方面时机成熟之时,华为终究大概率还是会亲自下场造车。
-
从余承东“示弱”比亚迪,看华为的战略理性与战略纪律
随着问界品牌的成功,华为的新能源汽车业务也开始渐入佳境。除了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品牌,华为还与奇瑞、北汽与江淮汽车等传统车企分别合作了智界、享界与傲界(待定)等品牌。
-
品牌价值是华为3.2倍的茅台,价格暴跌,却要“掼蛋”来背锅?
当下,贵州茅台正在经历股价和批价的双暴跌,飞天茅台散瓶批发参考价已跌至2230元,而6月以来贵州茅台股价跌超6%。
-
可穿戴设备:苹果“吃老底”、华为“忙复苏”、小米“再扩容
随着市场的发展,用户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可穿戴设备品牌需要不断推出新品,以吸引新用户和留住老用户。同时,通过产品差异化,可以开发出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产品,比如:运动爱好者、健康监测需求者、商务人士等,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也拓宽了商业化渠道。
-
1秒1公里,一年10万座,华为的充电“野心”暴露
华为数字能源发布了华为智能充电网络战略与新品发布会,发布了全场景、全系列超快充解决方案,还拉上阿维塔、北汽、比亚迪、长城等首批11家车企(排名按照拼音字母顺序)、线上线下500多家充电运营商、行业协会等共同见证了“超充联盟”的成立。
-
被打压3年后,华为重回市场第一
从2003年正式涉足手机至今,华为手机业务经历了众多质疑:一家2B厂商做不了消费电子、美国政府以及竞品对华为手机业务的封锁和打压,但在种种不利的情况下,华为凭借对技术、产品上的深耕,在跌宕起伏的市场环境中,再次实现了逆袭。
-
华为改名嘲讽8亿打工人?Prada绷不住了!
大家没等来期待已久的P70,而居然是等来了P70亡了!
-
华为居然出奢牌包包了?“名媛社交神器”离了个大谱!
华为这2年就像新品收割机,随便丢个王炸就刷爆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