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vents数量渐增,开发者们逐渐会玩了
自苹果宣布In-App Events上线至今,已经过了4个多月的时间,这一项蕴含着能够改变App Store定位的功能,经历了上线初期开发者们的试探,也经历了春节期间Events数量的大增,如今在量江湖的观察之下,App Store中的Events数量迎来了阶段性的平稳。
相比2021年年底的周平均在线600个Events,目前该数据已经来到了周平均在线1200+个Events,整整翻了一倍。而在Events数量的平稳下,有越来越多的开发者经过尝试,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使用Events。
在量江湖此前关于介绍Events与分析的文章中,我们为大家提供了Events的优化方向,例如通过在Events的标题中设置品牌词来抢占曝光面积,而在目前的数据中,有超过20%的Events在标题和副标题上已经将融入了品牌词,他们大多也结合了ASA方面品牌词的维护,在品牌词的搜索结果界面占据了更多的曝光面积,让新老用户都能接收到最新的内容,在搜索结果界面形成攻防壁垒。
而同样面对新老用户群体,未设置Events与未在Events标题植入品牌词所带来的不同效果,与Events标题包含品牌词的情况能带来的品牌和内容曝光效果显而易见,为方便对比,我们根据老用户-未设置Events效果、新用户-Events不包括品牌词和新老用户-Events包含品牌词的三种情况进行展示。
与此同时,登上App Store的活动推荐位依然是开发者努力的目标,一个又一个贴近时下热点和节日的Events得到了苹果推荐,获得了一波免费的流量,也同样受到了新老用户的关注,增加了转化的机会。
并且,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流量机会,苹果再次为In-App Events在游戏分类中添加了一个根据用户兴趣进行推荐且可以容纳大量Events的推荐位——“你可能会喜欢”,帮助开发者的活动能够面向更加精准的用户。
伴随着渐渐稳定的Events数量增长,如今我们再回头看In-App Events这个以“内容”为主的功能,相比新鲜的内容、活动,从开发者的角度来说,反而Events更像是基于App Store的平台,一个新的能够宣传app的渠道。只是不同于更加直接出现在用户眼前的广告,Events的属性更加柔和,通过新鲜有趣的内容来进入用户心智的推广。
结合苹果赋予In-App Events独立的元数据,独立的推荐位,突出了Events的重要性,最终也形成了让用户在平台内完成获取信息到下载的闭环,把App Store变成一个结合了信息流和下载功能的集合体。或许这也正是苹果希望In-App Events功能所能够实现的价值。
而在这样的意图之下,借由In-App Events这么一个免费、可操作、量大的功能,开发者依然要回到那个最关键的问题:获量。
同样可以作为获量的渠道,相较于ASA效率更高的获量方式,Events在通过内容为app带来曝光的同时,甚至还可以视作肩负着改变App Store定位的责任,那么在Events这一个方向之下,想要寻找新的玩法获量,不妨先从开发者角度改变对App Store的认知,进入一个新的逻辑。
二、利用Events,让App Store变成带货平台
此前我们曾讨论过苹果推出In-App Events功能的意图,结合苹果为其塑造的地位,体现了苹果对App Store的态度:改变。而苹果的态度,顺带也影响着iOS生态下开发者的动作。
如今在Events加持之下的App Store,其实从获量的角度上来看,开发者可以将其与另一个平台进行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运用Events,这个平台就是淘宝。
此前,淘宝的主要功能在于为消费者提供购买的渠道,消费者可以在淘宝直接搜索想要的产品,然后进行下单,等待收货。某种程度上来说,一直以来App Store在用户心中的认知定位可以说与淘宝十分相似,不同的只是购买动作变成了下载。
而在之后,淘宝推出了淘宝直播功能,平台中的店家可以通过直播来宣传自己的产品,同时让消费者可以在淘宝停留更长的时间,从而收集到更多的产品和信息,为后续的购物提供了动力。
同样,对于App Store来说,Events的作用或许能够同淘宝直播一样,为原本承载极强目的性功能的平台带来了内容的延展,如果开发者能够将Events和上述的“淘宝直播”对应起来,也就更容易理解这项功能,从而解锁出更多的玩法。
正如同在淘宝这一平台上,允许有多个直播间来带同一件货。我们观察到虽然Events是以活动为主,但实际上除了对app只能同时在线5个events的明确限制以外,苹果还是不会过多干涉开发者对Events的设置。
因此在这样的规则之下,开发者其实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内容,上线多个围绕产品卖点,而非活动的events进行展示。通过对功能的包装来吸引用户,最终实现将Events原本的活动属性,转换为推广产品的宣传属性,可以说是在App Store的改变中,也主动改变Events原本功能设计的用途,探索出新的获量方式。
但是在实际将Events包装为宣传卖点类Events之前,开发者也要清楚Events的内容属性,因此需要开发者在运营Events之前梳理逻辑。首要做的就是:总结产品的卖点。
以一款摄像类app为例,产品的卖点可以是防抖、美颜、滤镜等等,开发者在运营之前,甚至可以进行市场调研,挑选同类别应用中表现较好的卖点进行包装。
当作为内容核心的产品卖点决定好,开发者便可以根据我们总结的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内容优化。
1、标题中的关键词
利用Events宣传卖点固然重要,但传播才是核心环节,不只要让包含卖点的Events出现在品牌词搜索结果下,更要思考融合哪些关键词,能够更多地抢占竞品和行业的曝光,让更多人发现自己的Events。
2、保持Events的同质化
作为同一个app之下的Events,需要保持各个Events之间文字内容、画面的同一性,从而给用户更完整的视觉体验,保证用户在产品页查看完整的内容时不会出现割裂感,从视觉上强化卖点。
3、预留出一个位置目的是冲击推荐位
在突出自身卖点之外,开发者也需要争夺最重要的曝光位置——Events推荐位,尽可能地为包含产品卖点的Events带来间接的曝光。因此开发者最好预留出一个Events位置,用于添加能够贴合Events原本活动属性的内容,保留被推荐的可能性。这里便可以利用我们此前在文章《参与苹果的“复仇”,从优化App的活动开始》中提到过的Events优化方法来冲击推荐位:
①将活动类型集中在重磅更新与特别活动上
②抓住每一个限定的节日主题,从活动内容到平面设计都尽可能地贴合节日氛围。
③策划凸显本地化特性的活动内容,并注重画面的设计与体验
除此之外,更多关于Events优化的技巧可以在《参与苹果的“复仇”,从优化App的活动开始》这篇文章了解。
除此之外,我们也建议开发者在运营Events的同时,也需要尽可能多地进行市场方面的调研,掌握实时的热点事件,更好地从内容角度上吸引用户,并且通过App分析的功能来进行更细致地调整。
Events的出现,能为App Store带来多大的变化,这需要后续更多的数据才能证明。但从目前的市场数据来看,Events的确引起了开发者的注意,让内容的种子逐渐发芽。Events虽然是一种改变,但在苹果的生态下,只有苹果、开发者、用户这三方都对Events出现之后的App Store产生改观,才算是转型的成功。而在这其中,开发者群体中谁能够率先接受并顺应改变,才更有机会摸索出新变化中的新方法。
本文来自“量江湖研究院”。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增长科学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