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Ultra订单破1万,雷军给所有的中国车企上了一课!

作者 | 李大为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小米 SU7 Ultra 的登场引爆行业内外的关注。它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在短短 2 小时内便斩获一万张大定订单,这一成绩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得一众竞品车型晕头转

作者 | 李大为

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小米 SU7 Ultra 的登场引爆行业内外的关注。

它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在短短 2 小时内便斩获一万张大定订单,这一成绩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得一众竞品车型晕头转向。

与传统高性能跑车相比,小米 SU7 Ultra 的这一销售成绩简直是天壤之别。

2024 年,保时捷 718 全年销量仅 3690 辆,911 为 2704 辆,Taycan 更是只有 1829 辆,特斯拉 Model S 也不过 321 辆。

国产的仰望 U9、极氪 001FR、昊铂 SSR 等在销量上更是难以望其项背。

小米 SU7 Ultra 的出现,无疑让这些竞品车型瞬间黯然失色,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被远远甩在身后。

小米 SU7 Ultra 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关键在于其极具颠覆性的定价策略。

它将性价比发挥到了极致,彻底击穿了电动跑车领域的品牌溢价。

仰望 U9 售价高达 168 万,极氪 001FR 要价 76.9 万,保时捷 718 等车型也价格不菲。

小米 SU7 Ultra 订单破 1 万,雷军给所有的中国车企上了一课!

▲ 图源:易车网

如今,小米 SU7 Ultra 以 52.99 万的价格横空出世,让这些竞品车型不得不面临灵魂拷问:凭什么比小米 SU7 Ultra 卖得贵?

尊界 S800 对标迈巴赫主打商务,却也陷入了价格自证的困境,消费者不禁要问,为何其他高性能电车价格如此高昂,贵在哪里?

雷军能够做到如此极致的定价,背后有着独特的优势。

雷军本人堪称超级大 V,在中国互联网科技领域是顶流网红,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和强大的号召力。

小米品牌在手机领域多年来与华为激烈竞争,积累了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基础。

在造车领域,华为选择联营模式,没有亲自下场,这让小米少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雷军无需花费巨额资金请明星、网红代言,也无需重新构建一套全新的销售渠道。

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和品牌积累,他只需将价格做到 “感动人心”,就能轻松吸引大量消费者,这是其他车企难以企及的。

与传统车企的营销套路相比,雷军的策略可谓另辟蹊径。

传统车企推出超跑车型,往往并非以销量为主要目标,而是将其作为展示技术实力、拔高品牌定位的手段。

通过超跑树立高端形象,再反向促进平价车型的销量,大众集团旗下的布加迪跑车便是典型例子,年年亏损却依然存在,只为彰显品牌的顶尖技术。

国内的仰望 U9、极氪 001FR、昊铂 SSR 以及特斯拉 Model S 等也多遵循这一模式,导致销量极低,难以盈利。

小米 SU7 Ultra 订单破 1 万,雷军给所有的中国车企上了一课!

▲ 图源:小米发布会

而雷军则截然不同,他是真心实意来卖车的,秉持薄利多销的理念。

小米 SU7 Ultra 并非用来装点门面,而是实实在在地推向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从低往高打的策略,与特斯拉先打造高端车型拔高品牌,再量产平价车型盈利的模式大相径庭。

雷军向业界证明,打造高端品牌并非只有从高往低打这一条路,从低往高打同样可行。

在小米 SU7 Ultra 成功后,不难预见,未来小米推出百万级豪车也并非遥不可及,且这种豪车将建立在自身实力和市场认可的基础上,而非单纯靠对标竞品来提升身价。

此外,小米的成功还让车企们认识到,营销不应过度依赖贬低对手,专注于产品力本身才是制胜之道。

尊界 S800 在与迈巴赫对比时,试图通过贬低对手来抬高自己,却陷入舆论陷阱,未能赢得消费者的尊重。

反观雷军,始终将精力放在产品打造上,稳扎稳打,每推出一款产品都力求做到极致,用产品说话,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信赖。

雷军卖车,不仅仅是在销售一款产品,更是在颠覆传统车企的营销逻辑和定价策略。

他以独特的方式为中国车企乃至全球车企上了生动的一课,让大家看到了汽车市场的另一种可能。

随着小米在汽车领域的持续深耕,其必将对整个汽车行业格局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推动行业朝着更加注重产品力和性价比的方向发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增长科学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互联网品牌官互联网品牌官
上一篇 2025年3月4日 下午6:29
下一篇 2025年3月4日 下午6:2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