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品牌记忆度:文化锚点与IP打造实操秘诀

这两年我越来越笃定一个事:一个品牌到底值不值钱,不看销量,看它有没有“人味”。这个“人味”,其实就是品牌调性。调性不是审美。不是搞个漂亮包装,拍个高大上

这两年我越来越笃定一个事:

一个品牌到底值不值钱,不看销量,看它有没有“人味”。

这个“人味”,其实就是品牌调性。

调性不是审美。不是搞个漂亮包装,拍个高大上的TVC。调性是你这个品牌说话像不像一个人,有没有自己的性格,有没有让人记住的点。

现在品牌都在卷投放、卷达人、卷GMV,但很少人认真去研究“调性怎么打造”“IP怎么形成”。

这也是为啥大部分品牌做完一轮广告,用户记不住,钱烧完就归零。

但只要你有点调性、有点IP化思维,再小的品牌也能做出文化符号。

而且我亲眼看过好几个客户,靠“调性+IP”逆袭大品牌。

这篇文章,我不讲理论,就讲实操干货。看完你能学会怎么从0开始,把品牌当人来养,做出能火、能留人、能共鸣的调性和IP。

一、品牌不是个产品,是一个“人格体”

我们在做乙方的时候,天天写brief、写策略,老觉得品牌是个“商业工具”。

现在不这么看了。

品牌更像一个“人”——有性格,有语言,有审美,有价值观。

如果品牌像人,那你得先回答一个问题:

你这个品牌,是谁?

性别多大?性格怎样?说话什么语气?站在哪一类人那边?

就像人一样,有的品牌天生“松弛感”,有的品牌天生“高冷”,有的品牌“接地气”,有的品牌“犀利有态度”。

比如我一个客户,做女性功能内衣的。一开始方向很模糊,就知道“无钢圈+高性价比”。

我跟她们说,这种功能点,卷不过大品牌。

我们后来把品牌调成“有点拽、很自我、不讨好”的人格,围绕一句话去做内容:“我穿内衣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取悦谁”。

结果怎么着?

我们把内容做到小红书上,“女生不想被看见的自由”直接火了,用户说:“这不就是我自己吗”。

调性立住,品牌才有魂。别搞个四不像的品牌,今天走少女感,明天又搞黑科技。

二、调性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要三件事对得上

1. 你要跟谁说话

不是所有人都得喜欢你。调性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圈粉”。

比如你是个30岁妈妈品牌,那你就别讲少女感;你是个潮玩品牌,就别走中年质感。

我服务过一个潮流服装品牌,老板非说要走“高端文艺感”,我跟他说这不对啊,你的用户是滑板、街头、玩说唱的,你要讲“态度”,不是讲“质感”。

调性错位,就是把钱烧在不该烧的地方。

2. 你得有点“立场”

现在消费者不只看价格,更多看三观。

年轻人是“价值观消费者”。

你要想清楚,你品牌传递什么价值观?你站在哪边?你对世界有没有话要说?

比如我自己创业做MCN公司,我们就明确说:我们不是服务所有品牌,我们专做家居生活、母婴快消领域,有长期主义、有文化意识的品牌。

这句话就过滤掉了一大堆只看ROI的甲方,但也吸引了很多真正重视品牌长期价值的客户。

调性,就是立场表达。

3. 你所有内容、包装、产品、话术,都要统一人格

调性不是只在视频里表现,也不是只靠IP人设。

你看品牌像不像人,就看细节。

产品包装是不是统一风格

每次发内容,是不是一个语气

私域运营是不是同一个世界观

回评论是不是都像一个人说的

我看过很多品牌,内容是一个风格,客服是另一个风格,线下物料又不一样——那这个品牌在用户心里就是“分裂的”。

三、调性立住之后,才谈得上“IP化”

IP不是请个明星、搞个虚拟形象。IP是用户心里能立得住的“人格”。

调性,是IP的地基。没地基的IP,就是个壳子。

那怎么做IP?三步就够了。

第一步:先让品牌“像个人”一样说话

你想一下:你爱看的博主,是不是都有一套自己的语气和口头禅?

品牌也一样。

别写什么“本产品采用先进技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优质体验”

你可以说:“我们不求最好,只想比昨天再进步一点。”

像说话就行。越像“人”,用户越爱听。

我们现在所有客户短视频内容,都要求用第一人称表达,用日常语言,把产品讲得像聊天。

第二步:形成几个“文化锚点

你得反复打某几个点,让用户一想起你就想到那几个词、那几个画面。

比如:

元气森林 = 无糖 + 爽感 + 年轻生活方式

三顿半 = 环保回收罐 + 城市地图 + 手冲仪式感

花西子 = 东方美学 + 国风文化 + 女生温柔力量

小品牌怎么搞?

找几个你独有的语言、视觉锚点、动作锚点。

比如你可以固定封面风格、固定口头禅、固定每月一次共创话题。

只要重复够多,用户记住你,这就是品牌资产。

第三步:制造参与感,鼓励用户一起“玩IP”

一个品牌最牛的状态是什么?

不是你说自己牛,而是用户愿意为你说话。

你得创造参与点,比如:

开放共创内容话题

社群里玩UGC任务

让用户给你写slogan、画图、打分

设计“专属文化周边”送粉丝

IP不是你讲给别人听的,是大家一起“玩”出来的。

我认识一个小众香薰品牌,就靠“每次香味背后有一个故事”,做了一系列“灵感投稿计划”——用户每次用完香都会在社群里发“我用了这瓶香后的心情”,直接形成二次内容资产,转化巨高。

四、最后说说中小品牌怎么搞,不花冤枉钱

做调性,不一定要钱,但一定要花心思。

我给你几个实操建议:

1、先打造主理人IP,真实、有态度,不需要完美,但要有个性

2、短视频、小红书内容风格统一,别今天情绪爆炸,明天卖萌耍贱

3、少就是多,固定几个文化锚点反复讲

4、包装和话术统一风格,视觉要干净,语言要有记忆点

5、社群别冷场,用好用户参与做内容,让用户成为品牌共同体一部分

我特别想说的一点是:

你现在每一次内容创作、每一次产品设计、每一次跟用户沟通,其实都是在“喂养”这个品牌人格。

你养得用心,它就长成一个讨人喜欢、让人信任、有人格的品牌。

那时候你就不是一个“卖货的商家”,你是一个有文化、有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我是贺大亿,做营销十多年,从4A到甲方再到创业,见过太多品牌从0-1,也见过很多品牌1-0。

如果你是一个想认真做品牌的企业主、营销人,希望你能把这篇文章收藏一下。

别让调性只停留在设计稿上,别让IP只挂在PPT上。

它们应该是你品牌的骨血,是你跟用户真正连接的桥。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增长科学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贺大亿贺大亿
上一篇 2025年6月6日 下午4:59
下一篇 6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